- 手机:
- 15830282076
- 电话:
- 13284385666
- 邮箱:
- 632469545@qq.com
- 地址:
- 安国市路景水泵工业区
判断压滤机入料泵的磨损程度,需结合运行参数监测、部件外观检查、性能表现观察三大维度综合评估,重点聚焦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过流部件(如叶轮、泵壳、护板、机械密封)及关键传动部件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
一、通过运行参数异常判断磨损(核心间接指标)
压滤机入料泵的运行参数(压力、流量、电流、噪音)会随部件磨损同步变化,是判断磨损的 “早期信号”,需对比设备额定参数或初始正常运行参数分析: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二、拆解后部件外观直接检查(最直观判断方式)
停机拆解泵体后,对关键部件进行外观 inspection,通过磨损痕迹、尺寸偏差、结构完整性判断磨损程度,重点关注以下核心部件:
1. 过流核心部件:叶轮
叶轮是磨损最严重的部件(直接接触高浓度渣浆),检查要点:
叶片磨损:
轻度磨损:叶片表面有均匀的划痕、麻点(介质冲刷痕迹),边缘无明显变形,厚度偏差≤原始厚度的 10%;
中度磨损:叶片局部变薄(如出口边缘磨损量达 20%-30%),出现小缺口或凹陷,部分区域露出基材(如金属叶轮的耐磨层脱落);
重度磨损:叶片严重变形、断裂,或叶轮轮毂与轴的配合间隙超标(无法紧固),流道内堆积大量磨损碎屑。
2. 过流辅助部件:泵壳、护板
泵壳(蜗壳):
检查内壁是否有 “冲刷凹槽”(渣浆长期高速流动导致),若凹槽深度超过 5mm(或达到泵壳壁厚的 1/3),说明磨损严重;同时检查泵壳进出口法兰密封面是否变形(导致漏料)。
护板(前护板 / 后护板):
护板与叶轮之间存在 “密封间隙”(正常约 0.1-0.3mm),磨损后间隙会增大:
轻度磨损:护板表面有均匀划痕,间隙增大至 0.5mm 以内;
重度磨损:护板局部出现穿孔、裂纹,或间隙超过 1mm(导致泵内 “回流”,流量压力骤降)。
3. 密封部件:机械密封 / 填料密封
密封部件磨损直接导致漏料,需重点检查:
机械密封:
拆开后观察 “动环 / 静环” 接触面:
正常:接触面光滑、无划痕,O 型圈弹性良好;
磨损:接触面出现环形划痕、凹陷或发黑(高温摩擦导致),O 型圈老化开裂,严重时动环 / 静环碎裂,泵体轴封处持续漏浆。
填料密封:
检查填料是否发硬、碳化(失去弹性),或填料与轴套的接触面出现沟痕,若漏浆量超过 10 滴 / 分钟(正常应≤3 滴 / 分钟),说明填料磨损需更换。
4. 传动部件:轴承、轴套
轴承:
用手转动轴承外圈,正常应 “转动平稳、无卡滞、无异响”;若出现 “卡顿感” 或 “沙沙声”,说明轴承滚道 / 滚珠磨损;同时检查轴承温度(正常≤70℃),若运行时温度超过 80℃,可能是轴承磨损导致润滑失效。
轴套:
轴套是保护泵轴的易损件,检查其表面是否有磨损沟槽、椭圆变形(用卡尺测量直径,偏差超过 0.1mm 即为磨损超标),若轴套与密封件的配合面磨损,会直接导致密封失效。
三、结合工艺性能衰减判断(实际应用端反馈)
压滤机的运行效果可间接反映入料泵的磨损程度,若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泵磨损已影响工艺:
滤饼质量下降:滤饼含水率升高(超过工艺要求)、厚度不均匀,或滤饼无法成型(因入料压力不足,渣浆无法有效脱水);
进料时间延长:相同滤板数量下,完成一次进料的时间比正常时增加 20% 以上(因流量下降);
频繁堵管 / 憋泵:磨损导致流道不规则,渣浆易在泵内或管道内堆积,引发频繁堵管,甚至导致泵体憋压、电机过载跳闸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全面、准确判断压滤机入料泵的磨损程度,避免因部件过度磨损导致泵体故障、压滤工艺中断,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部件更换成本(轻度磨损可通过维护延长寿命)。
编辑搜图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上一条 : 泵轴的常见材质有哪些?
下一条 : 潜水渣浆泵的定期维护周期是多久